
8月26日,住房城乡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房地产从业机构反洗钱工作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业内人士认为,该《办法》为房地产行业反洗钱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

《办法》明确,房地产从业机构不得向身份不明的客户销售房屋或者提供经纪服务。客户拒不配合提供身份证明材料等信息的,可以拒绝向其销售房屋或者提供经纪服务,并根据情况向中国反洗钱监测分析中心提交可疑交易报告。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表示,这一规定从源头上加强了客户身份识别,有效阻断了不法分子利用房地产交易进行洗钱的途径。通过查验自然人、法人及非法人组织的身份证明材料,并留存复印件,房地产从业机构能够建立起更为完善的客户身份档案,为后续的交易监控和风险评估提供坚实基础。
《办法》同时规定,房地产从业机构应当采取妥善措施,完整、准确地保存获取的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期不少于十年。
值得一提的是,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制定房地产从业机构反洗钱管理规定,对全国房地产行业反洗钱工作进行监督管理。
洗钱是指将犯罪或其他非法违法行为所获得的违法收入,通过各种手段掩饰、隐瞒、转化,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的行为。近年来,相关部门对房地产领域的洗钱犯罪监管逐步加强。
2017年,住建部、央行、银监会(时称)出台《关于规范购房融资和加强反洗钱工作的通知》(建房〔2017〕215 号),强调开发商、房产中介在反洗钱中的义务,要求开发商和房产中介“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且保存期限不少于5年”。
第二年,央行发文加强特定非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工作,再次强调开发商、房产中介应当履行反洗钱义务。
2021年6月1日,《反洗钱法(修订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将特定非金融机构等纳入调查范围,其中就包括“提供房屋销售、经纪服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房地产中介机构”。
2024年11月,新修订的《反洗钱法》获得通过,于今年1月1日起执行。
据21世纪经济报道,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总部合伙人李松律师表示,通过买房、卖房进行的洗钱操作,有四种常见的方式:
1、化整为零分拆购房。找亲戚朋友当“替身”(即常说的“白手套”),房产证写“替身”的名字,但实际是自己控制。或者自己分多次、用不同账户给开发商付钱。
2、名亏实盈投资房产。将房子以“亏本价”卖给亲戚朋友,后者再以市场价出售。或者将黑钱混在“装修费”里,以“房价+豪华装修费”的高价卖掉房屋。
3、利用房企及关联企业“漂白”。与房企或建筑公司串通,签订虚假工程合同,并以黑钱支付。再以“买房优惠”、“工程款返现”等方式返还。
4、注册空壳公司。用黑钱注册空壳公司,以“办公需要”的名义买房,再进行出租,租金就变成正常的“公司收入”。公司“经营不善”时,再把房子卖掉,黑钱就成为“公司清算款”。
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牛蕊综合报道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晨视频”客户端,搜索“报料”一键直达;或拨打热线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19176699651。
万生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